上海儀表三廠在這6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發布日期:2019-12-15
在以往的采訪中,我也為大家整理了幾個比較經典的問題和解答。有關怎們上海儀表三廠的發展歷史,那么在這6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到底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問:自儀三廠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了,在這60年中,公司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高磊:自儀三廠自1951年成立以來,在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計劃經濟時期,自儀三廠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溫度儀表制造企業,曾經實現市場份額60%以上,并為國內其他溫度儀表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與人員支持。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自儀三廠分別從法國CMR公司、美國Rosemount公司和英國Kane-May公司引進鎧裝熱電偶、微型鉑電阻和紅外輻射溫度計等產品的制造技術與關鍵設備,產品技術、能力與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居于首位。我國首臺(套)引進的300MW、600MW火電機組以及后續大批量超(超)臨界大型火電機組的測溫儀表均由自儀三廠研發及供貨。承擔了國內大型石油、化工等行業重點示范項目,完成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開創性工作。
第二個階段:從90年代開始,由于企業的體制與機制沒有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及時進行調整和變化,公司市場營銷活動不夠積極主動,造成了部分客戶的流失。再加上由于不斷的被迫進行生產場地搬遷,造成大量人員流失,給自儀三廠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不利影響。此外,部分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崛起,憑借價格與服務優勢,對自儀三廠的發展形成較大沖擊,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因此并未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壯大。
第三個階段:近年來,自儀三廠重新調整了組織架構,并在體制、機制方面進行了創新,針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制定有效措施進行轉變。特別是在市場拓展方面,自儀三廠重組了銷售部門,并加快銷售網絡布局,目前已經在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哈爾濱、烏魯木齊等12個城市建立了區域辦事處,銷售規模快速提升,已經開啟復興之路。此外,自儀三廠加大核電溫度儀表“國產化”的技術攻關力度與投入,經過幾年的研制與探索,已經完成核1E級K1類標準響應時間鉑熱電阻、核級貫穿件等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端核級溫度儀表產品樣機的研制工作,其它按照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要求開展的核電新產品也在加快進行研制與試驗工作,力爭在核電溫度儀表“國產化”工作中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并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為我國第三代核電國產化與自主化做出積極貢獻。